其他

互联网是中国国运,开启中华民族的黄金时代!——写在中国接入互联网23周年

2017-04-20 方兴东 长安剑


在今天的中国,一分钟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上会发生什么?


国外一家大数据公司曾经用数据有趣地诠释了这个问题:一分钟里,滴滴打车上有1388辆出租车、2777辆私家车被叫服务;微信上有395833人登录,19444人进行视频或语音聊天;优酷土豆上有625000部视频被观看;微博上有64814条信息发出,50925条里含有照片,1891条里含有视频,498条里含有音乐;百度上有4166667个搜索请求;在淘宝和天猫上,774个人下单完成了购买……


4月20日,是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纪念日。23年前的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23年,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无论是放到人类信息文明的进程上,还是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上看,都堪称是开天辟地式的伟大史诗之一。

 


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有不少值得我们深刻回味的里程碑事件。


中国互联网23年的历史,就是我们从纯粹引入和追随的第一阶段,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的第二阶段,到逐渐拥有更多自主创新与超越过程的第三阶段。今天,中国互联网开始形成与美国互联网相提并论的博弈与抗衡阶段。甚至新的历史机遇和更伟大的使命正在全面开启。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于历史大势也做出了非常精辟的论断:“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是对前人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责任。”互联网无疑是这个历史机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是中国国运”

郑必坚先生说:“互联网是中国国运”,这一论断堪称经典。过去20多年来,全球最大的事件就是中国的崛起,而中国崛起背后最大的推动力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是中国崛起的催化剂,未来更将成为中国崛起的引擎。互联网催化之下全民爆发的互联网精神和全民爆发的创业精神,两股力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自下而上呼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助力并成就了中国崛起。互联网成为中国社会与民众最大的赋能者,可以说,互联网是为中国准备的,因为有了互联网,21世纪才属于中国。


没有太多的犹豫和耽搁,中国在把握互联网机遇的方面可以非常及时和果断。


虽然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但是1991年互联网才真正解除商业化的限制,到1995年才真正完成公共互联网的私有化。我们在1994年正式接入,可谓恰逢其时。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因为意识形态问题设置障碍,正式接入的时间还有可能再提前一两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表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此时,美国互联网热潮也才星星之火,还没有真正燎原。那时候,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并且极度渴望与国外信息的交流,这是早期互联网的需求所驱动的。尤其是部分科研学术工作者更加渴望引入更多的信息交流渠道,互联网无疑是最合适的。


事实上,从1990年开始,国内的北京市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电子部华北计算所、电子部石家庄第54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先后将自己的计算机与CNPAC(X.25)相连接。1993年底中科院中关村地区的30多个研究所及北大、清华两所高校,全部用光缆互联在一起。紧接着,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的研究机构联网工程(CASnet)启动,后续完成了将12个分院区域网及其他城市的研究所连到北京的广域网工程,连接了24个城市(包括北京)。


继1993年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中国也在同年提出建设实施“三金工程”,即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以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993年底,中国正式启动了这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工程,此举宣告了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为互联网的进入准备了基础条件。

 

对于中国来说,互联网是一部信息文明的创新史

可以说23年前,中国积极接受了互联网,肯定是中国发展历史上最伟大的选择之一。天时地利人和,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基本与美国互联网同步发展,并且不仅仅是引进了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更是引入了互联网发展背后的风险投资和新经济机制。


所以,除了互联网技术和商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的全新成果,其对中国的意义,没有局限于技术与商业创新,而成为制度和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引擎和驱动力。使得中国在这一轮信息文明的全球追赶与竞争中,演绎了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后来居上的精彩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互联网是一部信息文明的创新史。创新是所有中国互联网故事的灵魂所在,包括互联网本身的创新,以及互联网带来和激发的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创新。


23年来,互联网热闹非凡,甚至喧嚣无比。放眼2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发生了三个层次的重大创新:


首先是技术和商业创新。包括技术、创业、商业、应用、投资等层面的创新,这是互联网最热闹、最夺目的层面。23年媒体层面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热闹大多来自于此。23年中国互联网历史,首先是一部中国技术与商业的创新史。


其次,是制度创新,包括政府管理、制度、政策、安全和法律等层面的创新。这是今天最容易被误解和片面扭曲的层面。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如果没有制度上不断的创新,今天的互联网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互联网,今天很多制度创新的发生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中国互联网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制度的创新史。


第三,是文化创新,包括思想、社会、文化、传播等层面的创新。在商业主导的互联网浪潮下,这个层面的创新也很容易被忽视和低估。而任何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最终都是文化的进步。互联网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创新的贡献,值得重新审视。所以中国互联网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社会文化的创新史。


谁赢得新网民的青睐,谁就能脱颖而出

2008年,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发生了最大的力量转移:2008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和宽带网民数同时超过美国;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个人电脑(PC)销量首次超过美国;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超过美国。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5.38亿)超过美国(2.45亿)两倍以上,超过美国(245,203,319)、日本(101,228,736)、德国(67,483,860)、英国(52,731,209)和法国(52,228,905)等五个发达国家总和! 2014年全球网民数量突破30亿大关,普及率达到40%左右。中国网民数量达到美国的2.5倍,超过前五个发达国家总和。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20年,美国互联网45年。20岁和45岁,是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非常形象的两个年龄对比。20岁将面对冉冉上升的下一个20年,45岁将面对趋于成熟的下一个20年。


2014年底,全球网民刚好达到第三个10亿,开启了下一个30亿网民的新进程。全球互联网发展将进入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转移到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从美国为中心转移到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下一个30亿网民,只有10%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20%来自于中国,更有30%来自于印度市场,另外的40%来自于其他100多个发展中国家。


谁赢得新网民的青睐,谁就能脱颖而出——这是过去20年互联网领域的第一准则。这个准则未来还将继续灵验。所以,要抓住下一个10年、20年的战略机遇,就必须追随下一个30亿网民。因势利导,顺势而起,借助互联网大势,中国全球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将势不可挡。



就是在历史这样的紧要关头。2014年2月27日,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亮相。可以说,这是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重要,也将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件大事。


如果说,2013年因为斯诺登事件而成为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的觉醒与启蒙之年,那么2014年,堪称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开局之年。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提出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网络强国方略是本世纪中国提出的重要举措,它关乎国计民生,影响和决定国家未来发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央最高规格领导小组的成立,表明我国用举国之力,建设网络空间之强大国家的决心和魄力。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完成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制度设计。而完成制度设计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2016年无疑是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的一年。截止2016年6月底,全球网民总量达到36.76亿,普及率达到50.1%,第一次过半,标志着互联网真正的上半场结束,而更精彩的下半场正式鸣哨开场了。


从2000年至今,全球网民增长了918.3%,将近十倍。而另一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亚洲网民总量达到18.46亿,全球占比50.2%,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占据半壁江山。亚洲网民普及率还只有45.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曾经作为全球互联网中心的北美地区,网民全球占比目前只有8.7%。


所以,无论是规模还是潜力,都可以说,亚洲将是全球互联网的中心,全球互联网从此进入“亚洲时代”也名至实归。而同期,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占亚洲网民总数的38%,占全球网民的将近20%。互联网的中国力量已经一马当先。

 

下一个20年,互联网将是中国软实力全球崛起的主战场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黄金时代刚刚开启,真正的变革刚刚跨越临界点,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时代的转折点。


过去23年,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崛起最好的催化剂和加速器。随着微博、微信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由最初“技术驱动”的商业生态逐步成为“以人为本”的虚拟社会,而个体网民也由消费者、读者和用户逐步成为创造者、建设者和分享者,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力量。

 


下一个20年,互联网将是中国软实力全球崛起的主战场。


中国互联网将面临新的挑战:一个是互联网如何顺利融入社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一个是中国互联网如何“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建立话语权。相应地,中国互联网也面临痛苦的裂变:一是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实现企业、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发展;二是作为新兴的中国互联网文化,如何与全球互联网文化开放、共享、创新、自由、平等的主旋律顺利接轨。


2017年特朗普上台,全球互联网发展进程和全球网络治理的格局开始出现历史性的转机。过去23年,中国互联网在应用和产业方面,已经后来居上,跻身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行列。而今,在全球网络治理方面,我们又迎来了全新的战略机遇期。


特朗普掀起的这场政治运动,其核心信念就是美国优先。“没有所谓的国际歌、国际货币、国际旗这样的东西,我代表的是美利坚合众国,我不代表全球,我代表你们的国家。”我很想问一下特朗普,不知道他是否也不认为存在一个国际的互联网?特朗普是不是以后只关心美国自己的互联网,或者干脆认为整个互联网就是美国的。无论哪一种,都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过去全球网络治理基本上依靠美国一家独大的垄断性权力建构和塑造了今天的全球格局和基本秩序。因为与有着联合国、G7、G20等相对成熟和稳定机制的传统世界不同,全球网络空间迄今建立规则和维持秩序的机制非常有限,并且碎片化。失去美国这根擎天柱,情势可想而知。同时,中国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一下子大大增加。


特朗普政府对于联合国、WTO等过去最为重要的多边机制持强烈的否定态度,这就加大了各国就全球网络空间达成一致的困难程度。作为全球互联网两强,中国在网络空间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因为美国的全面退却,而将迅速脱颖而出。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要将全球互联网引向反全球化的封闭之路,那么,既不符合中国利益,也不符合全球利益。这种背景下,就需要中国扛起互联网开放的全球化大旗,当仁不让。


当然,对中国最大的挑战还是自身的智慧。过去,在网络治理和网络安全方面,中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美国发难,中国处于应对一方。美国是议程设置的绝对主导方,由此形成一直以来中国相对被动的“响应式”、“应急式”和“救火式”的行为模式。


见招拆招,成为我们习惯的方式。如今,来自美国的压力很可能“如释重负”。面对特朗普“美国优先”而腾出的国际空间,中国不得不开始学会更加主动、积极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明晰中国自身的核心利益和主要利益关切点,明晰我们的国际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站在全球视野参与甚至主导全球网络空间的新的议程设置,努力为网络空间这一全新的“命运共同体”尽早建立有效的全球性准则。


4月20日,一个值得我们不断回味的日子!中国互联网23周年之际,历史将中国推向了新文明的舞台中,这样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势抓住,不因此错失一个时代!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蓝字

“辱母杀人”案,司法如何面对汹涌的舆论?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力挺“一带一路”,这世界的玩法要变了?

韩国气急败坏向WTO告状,中国网民齐声高喊“祖国大大,把锅给我”!

CIA爆出惊天“黑证据”,比朴槿惠下台更令人细思恐极!中国怎么办?

蛙哥漫画|3分钟读懂“两高”报告,好看到根本停不下来

【检察官爆料】进入体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其实,是你想多了......

亲口承认自己杀人找到凶器仍不能定罪?我国司法正发生一个历史性变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长安剑

▼▼▼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中国长安网APP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长安网微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